终于明白: 为何拥有几十年造车底蕴的品牌, 都干不过一家理想汽车
- 2025-07-04 09:39:40
- 202
理想汽车在5月销量突破4万台,环比增长近20%,历史累计交付量超130万辆。
很难想象,一家成立还不满10年,基本没有任何造车底蕴的年轻车企,仅凭三款SUV和一款纯电MPV就能在竞争白热化的中国汽车市场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混的“风生水起”。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拥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深厚底蕴的传统汽车品牌,在市场竞争连理想汽车这个后来者了都干不过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理想汽车的崛起,绝非偶然。它精准地抓住了中国家庭用户最迫切的需求——空间、舒适、续航和智能化。
你或许会说,传统品牌也有大空间、高配置的车型,为什么还是卖不过理想呢?
答案很简单:理想的产品不是单纯地“堆配置”,而是“造场景”。从理想L9到L6,每一款产品都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把家庭用车的痛点解剖得清清楚楚。
比如,理想L9让“大六座”成为主流,把MPV的二排独立座椅搬进了SUV,让二孩家庭也能享受“头等舱”待遇;理想L7则为三口之家量身定制,理想L6则瞄准了年轻一代家庭用户。
这种产品定义能力,堪称教科书级别。
虽然理想汽车首创用“彩电冰箱大沙发”重新定义汽车三大件,将理想汽车卖到均价将近40万元时,让很多车主被调侃成了“人傻钱多”的典型。
但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摆在眼前:理想L系列累计交付已超百万辆,理想L6上市不到一年就卖出23万辆,平均月销近2万台,成为中大型SUV销量冠军。
所以当有媒体评价理想汽车是“是最了解、最深刻洞察用户需求的车企之一”时,这话很多一点都不夸张。
再比如在造车初期,理想汽车是最坚定不移地坚持“落后的”增程式技术的。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李想看来增程技术是最符合中国的用车情况的新能源汽车路线。
对中国家庭用户来讲,他们不会管你用的技术先不先进,也不在乎油价的高或者低。更在乎的是当我一家人愉快出行时不要中途被“车子没电”扫了兴!
增程式“可油可电”的特性,就完美解决了长途出行和日常通勤的矛盾。现在增程式技术正在席卷整个中国车市,成为了各大新能源车企拯救销量的“特效药”。这就再一次佐证了理想汽车对用户用车痛点的精准捕捉。
所以回过头来你看,“为什么这么多有底蕴的品牌,还干不过一家理想汽车?”答案就很简单了:理想比传统品牌更懂用户,更敢创新,更会讲故事。它不是靠堆配置、拼参数取胜,而是靠“场景定义产品”和“技术定义场景”赢得市场。
- 上一篇:加州州长含泪喊话加州民众
- 下一篇:华为发布会单依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