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税收债权优先于抵押权?
- 2025-07-29 07:34:41
- 472
《税收征管法》第45条规定:“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抵押权、质权或留置权设立之前的,税收优先于该担保物权。”该条款明确了税收优先权的两种情形:一是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无论税款发生时间早晚,税收均优先于普通债权(如合同债权)。二是税收与担保物权的优先性:税款发生时间早于担保物权设立时间→税收优先;税款发生时间晚于担保物权设立时间→担保物权优先。其立法目的是防止纳税人通过设立担保物权转移财产、逃避税收,保障国家税收利益。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决然不同观点:一是支持税收优先权的观点。理由:《税收征管法》第45条明确赋予税收优先权,且未限制其适用场景(包括民事执行程序)。因此,只要税款发生时间早于抵押权设立时间,税收即可优先受偿,无需区分行政执法程序或民事执行程序。二是反对税收优先权的观点。理由:民事执行程序的法律(如《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均未规定税收优先权可参与分配;税务机关并非民事执行程序的“利害关系人”,无权直接申请参与分配。分析:一、税收优先权与抵押权的冲突本质1.公法债权vs私法债权税收优先权属于公法债权,基于国家征税权,具有强制性;而抵押权属于私法债权,基于意思自治,保障交易安全。冲突根源在于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边界问题。2.“公权力谦抑”原则的适用税务机关应优先通过行政执法手段(如税收保全、强制执行)实现债权,而非直接介入民事执行程序;若允许税收优先权随意突破民事执行程序,将导致:一是担保制度稳定性受损:金融机构和商事主体对抵押权的信赖利益被破坏;二是征管惰性:税务机关可能怠于及时行使税收保全权,依赖执行程序“搭便车”。3.滞纳金的优先性问题滞纳金是否属于“税款”范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收优先权包括滞纳金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8〕1084号)明确:“税收优先权仅指税款本身,不包括滞纳金。”实践中多认定滞纳金按普通债权清偿。二、实务建议:平衡税收优先权与担保物权的路径1.对税务机关的建议优先执行非担保财产:若被执行人存在其他未抵押财产,应优先执行非担保财产;及时行使税收保全权:避免因怠于履职导致税收债权无法实现;避免滥用优先权:仅在抵押物为唯一财产时,主张税收优先权。2.对抵押权人的建议程序救济:提出执行异议(《民事诉讼法》第232条);申请复议或执行监督(《民事诉讼法》第236条)。实体救济:申请债务人破产(《企业破产法》第7条),利用破产程序中担保物权的绝对优先性;主张滞纳金不享有优先权(引用国税函〔2008〕1084号)。3.立法与司法完善建议明确适用条件:通过司法解释或修法,限定税收优先权在民事执行程序中的适用场景;统一裁判标准:避免“同案不同判”,形成司法实践混乱,保障商事交易安全,在保障国家税收的同时,不应过度损害担保物权的稳定性和商事主体的合理预期。三、税务机关对欠税在先负有举证责任。税务机关不能仅凭口头主张,税务机关如何证明“欠税在先”?税务机关需提供以下材料证明欠税时间早于抵押权设立时间:税务登记信息(证明纳税人身份);纳税申报表或税务稽查结论(证明税款所属期及欠税金额);税款缴纳期限规定(如《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次月15日前申报缴纳);欠税公告或税收强制执行决定书(如有)。若税务机关无法提供上述证据,法院可能不支持税收优先权主张。若税务机关未在欠税后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如冻结账户、查封财产),可能被认定为怠于行使权力,影响优先权认定。
- 上一篇:女孩高考完独自挑行李回家班主任发声
- 下一篇:黄子韬被问有想过跟徐艺洋离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