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公里二手车”为啥禁不掉? 都觉得香

  • 2025-07-25 20:32:11
  • 672

虽然国家多次发文反对内卷,但扰乱市场秩序的“零公里二手车”仍然屡禁不止。近日,中国汽车行业协会官方媒体透露,针对零公里二手车市场存在的问题,商务部早前曾召集行业机构及汽车制造商举行闭门会议,明确提出加强监管措施,包括“强化全流程监管,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等要求。

同时,工信部也计划实施新政,“禁止新车登记后6个月内转为二手”,以期从源头上杜绝零公里二手车。

所谓零公里二手车,是指已完成注册登记但未实际使用或行驶里程极低(接近0公里)的车辆,名义上属于二手车。目前,国内零公里二手车主要为车企批量出售的“库存车”,4S店为达成销量目标而提前上牌的“冲量车”,以及比例相对较小的运输受损车、展厅展示车、试驾车等。

近些年,零公里二手车数量迅速增加,主要是因为汽车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主机厂为营造“热销假象”,故意让新车下产线就上牌,流入二手车市场,以此美化财报。经销商为完成厂家销售任务,也将未售车辆提前上牌充数,虽然在车价上要损失几千到上万元,但套取政府补贴和厂家销售返利后,单辆车可获2万元左右的收益。若以“平行出口”名义销往海外,既可享受13%的出口退税,又能规避国内税费成本,总计单车收益可达4~5万元。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二手车市场中“登记≤3个月、里程≤50公里”的车辆占比高达12.7%,较2020年的5.5%激增7.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8辆二手车中就有1辆是“刚上牌即转手”的准新车,部分新能源车型甚至出现“连膜都没撕”的极端案例。以2024年国内二手车交易量1961.42万辆计算,零公里二手车规模已达249万~253万辆(含出口),其中出口占比约10%。

零公里二手车泛滥不仅浪费了国家的财政资源,也会影响新车销售,透支品牌价值,进一步加剧市场内卷,阻碍行业可持续发展。

此前,国家已经开始出手整治零公里二手车乱象,主要动作集中封堵补贴漏洞和加强二手车出口监管上。比亚迪、奇瑞等头部企业也宣布加强经销商管理,并调整了返利规则。然而从整个市场来看,零公里二手车问题仍然很普遍。

今年5月,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就爆料,一些知名二手平台有三四千家在卖“零公里二手车”。笔者日前浏览闲鱼时发现,零公里二手车依旧是该平台的热搜词条。

包括极氪、比亚迪、吉利、奇瑞,甚至是长城旗下的哈弗和坦克品牌,都曾被媒体爆出销售零公里二手车,由此还引发了很多用户投诉和纠纷。

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汽车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火车头,不能减速熄火,庞大的产能如何消化,是迫在眉睫的难题。而恢复市场秩序,缓解行业内卷,则是一项持续性的系统工程,很难靠单项禁令立竿见影。相反,一刀切反而会触发更严重的连锁反应,因此相关部门的决策往往会慎而又慎。

其次,车企和经销商的日子是真的难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仅为3.9%,同比下滑6%,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6%的平均水平。主机厂的压力向经销商传导,6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高达56.6%,连续数月处于荣枯线以上,库存总量突破345万辆,创近两年新高。84.4%的经销商陷入价格倒挂,还有多家大型经销商集团暴雷。

笔者了解到,为维系业务链条不崩掉,一些主机厂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经销商将在国内卖不动的产品,以零公里二手车的模式出口到海外,其中也包括合资品牌。

最后,是消费者难以抵御低价诱惑,即便其中可能存在风险也要贪便宜。很多购买零公里二手车的用户,明知质保权益和车辆残值会缩水,但比起未发生的问题,他们更看重眼前真金白银的优惠。

上层的为难,企业和经销商的困境,以及消费者的贪念,共同将零公里二手车养成了“房间里的大象”,而想要干掉这头大象,可不是简单三步就能搞定的。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滴汽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