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浪潮下 青年如何应对挑战
- 2025-07-09 22:11:23
- 559
“他们不断地受到信息轰炸。”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法学教授蒂莫西·考菲尔德告诉英国《金融时报》,年轻人极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接触机会更多。
青年因熟悉人工智能(AI)获得赋能,却也因此面临诸多挑战。随着AI技术迭代升级,其生成的图像、视频或音频也愈发逼真,甚至能以假乱真,而深度伪造引发的不良影响也正在多国显现。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王琦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AI带来的挑战,青年应保持批判性思维,着力培养深度思考能力。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ChatGPT问世之前,近38%的美国人对AI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到担忧。到2023年年末,随着生成式AI迅速普及,这一数字飙升至52%。此后,民众的担忧程度一直居高不下。
美国《连线》杂志发现,在美国,使用ChatGPT的人数日益增加,但人们对AI的厌倦情绪也在同步上升。美国职业社交网站领英的用户抱怨他们频繁收到AI生成的问题提示;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Spotify的听众因AI生成的播客重播自己最常听的歌曲而沮丧;美国社交网站Reddit的发帖者则会在看到杂货店物品上印刷的AI生成图片后心生不悦。
这种转变反映出随着AI的普及和应用,隐私保护及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青年群体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借助AI技术和大模型,他们可以进行项目方案撰写和学习资源搜索等工作,但当人们逐渐依赖这类工具时,可能会产生认知惰性,从而影响个人信息加工和深度思考的能力。”王琦分析指出,若青年长期依赖大模型完成作业,而不去思考任务的本质,那么一旦失去技术辅助,他们的工作效率就会显著降低。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项最新研究表明,ChatGPT可能会削弱人类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该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娜塔莉亚·科斯米娜发现,长期使用ChatGPT撰写文章的人,其创作内容越来越敷衍,最终基本都以“直接复制粘贴内容”的方式写作。
王琦观察到,AI与大模型技术的应用正逐步深入教育领域,但AI模型生成的内容“格式化严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在鼓励学生培养“以人为主导、大模型为辅助”的思维模式。
谈及AI在教育领域中的有效利用时,王琦以“借助AI改进教学设计和评估”为例进行了分析。青年教师可以利用大模型进行教学设计和点评,也可对比大模型生成的内容与自己的设计,从而促进深度思考和创新能力。此外,通过小组协作和多轮人机协同,能够助力形成更优化的教学方案。
“通过系统化思考和AI技术辅助,人们可更好地规划和完成任务,但不应完全依赖技术解决问题。”王琦强调,在AI辅助教育的时代,青年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具体来说,AI生成的内容基于庞大的知识库,但存在不确定性,青少年在学习和完成任务时,既要甄别信息真伪,也要结合自身知识进行有意义的认知建构。
王琦指出,AI能帮助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例如,通过智能化在线研修和网络培训的方式,教师和学生可以获取并分享优质资源。然而,AI也可能加剧资源获取不均衡的状况,导致无法获取相关资源的人会进一步受限于现有的资源。因此,如何平衡和解决这些问题,确保AI在教育中持续发挥正面作用,也是一个重要议题。
据英国《卫报》报道,近日,丹麦多个党派就保护含有个人特征的数字模仿品达成了协议。根据拟议法案,丹麦公民将获得对自身的身体、声音和面部特征的版权。该国希望以此打击AI导致的深度伪造内容。
当前,AI治理已成为一项全球性课题。王琦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推动AI实现高效化和合理化发展,是释放技术潜能的有效路径。”具体来说,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设定AI使用的指导策略和规范,制定涉及伦理问题的负面清单,以规避AI发展中的风险。教育者则应引导青少年理解社会需求,学会合理利用AI提升自身能力。特别是在论文写作和数据整理等具体场景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深度学习,帮助他们建立深层次认知模式,为未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政府、学校、教师和个体等多主体协同,建立起有效的数据利用与隐私保护机制,才能在技术发展和防范风险中找到平衡点。”王琦说。
- 上一篇:香飘飘八年陈奶茶还能喝吗
- 下一篇:中国双航母首次同时现身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