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 中国电动汽车遥遥领先, 西方还追得上吗?

  • 2025-07-04 14:25:11
  • 808

“西方如何缩小与中国在电动汽车产业上的差距?”中国汽车品牌持续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之际,多家美国媒体近日就该话题展开讨论。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25日报道,美国电动车企领头羊特斯拉在欧洲的销量已连续五个月大幅下滑,同比下降了27.9%。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中国电动汽车遭欧盟加征关税,但5月份仍在欧洲市场上保持强劲增长。

美媒Axios同一天以“中国汽车独占鳌头”为题报道称,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崛起,令一些行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感到“不安”,也让许多人“措手不及”。

美国杂志《汽车趋势》(Motor Trend)以“中国汽车产业遥遥领先,西方能否迎头赶上?”为题发文称,对美国人而言,要理解中国汽车与发达国家所产汽车之间不断扩大的技术差距,实属不易,因为美国市场早已将中国汽车品牌隔绝在外。

美国汽车基准测试公司Caresoft Global总裁沃伊乔夫斯基(Terry Woychowski)表示,中国研发曾被戏称为“接收与复制”而非“研究与开发”,但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比亚迪每天申请的专利多达45项——这家中国电动车企领头羊拥有的专利数量是特斯拉的15倍。

沃伊乔夫斯基指出,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中国车企在成本上拥有30%到40%的优势,原因在于中国车企具有更高的垂直整合度,比如大部分零部件都能自给自足。其次,中国车企在许多车型上使用通用的零部件,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政策支持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沃伊乔夫斯基还表示,中国车企迭代速度非常快,通常开发一个新平台只需一年半到两年,而西方传统车企则需要四到五年。

Axios指,中国效率已成为汽车行业的新标杆,正如福特首席执行官法利(Jim Farley)所说:“人人都在谈论他们(中国汽车)有多好或有多便宜,他们应该谈论的是有多快。”

沃伊乔夫斯基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等问题,但西方车企不应指望这些问题拖慢中国汽车业的发展,而是要加快自身努力,才有可能迎头赶上。

面对中国车企在技术、成本、迭代速度等方面带来的挑战,西方车企正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应对。目前,特斯拉正在开发一款更加经济实惠的Model Y,计划将生产成本至少降低20%;德国大众已入股中国小鹏汽车并达成技术合作框架协议;美国福特通过中国宁德时代授权的电池技术,在美生产低成本磷酸铁锂电池。

“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领先其他国家10年,并且好于其他国家10倍。”汽车行业分析师邓恩(Michael Dunne)近日向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今天,若你想为电动汽车生产电池,是绕不开中国的。”

他说:“(汽车城)底特律、名古屋以及德国、英国、世界各地的领导人都在摇头。这是一个新时代,中国人现在对自身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