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池这么贵? 特斯拉与LG签订43亿采购订单引发的思考

  • 2025-08-06 15:16:45
  • 799

7月底特斯拉与韩国LG新能源(LGES)签署价值43亿美元(约303亿人民币)的磷酸铁锂(LFP)电池供应协议。小编作为特斯拉车主,看到最近几个车友群里对这个话题讨论的挺热闹,一看论坛也有不少网友聊得挺嗨,甚至出现一些极端的评论。那咱今天就展开聊聊,究竟是特斯拉怕国内电池厂家“卡脖子”还是另有原因。

首先,这笔订单指的是酸铁锂(LFP)电池供应协议,电池将由LG美国密歇根工厂生产,专供特斯拉储能系统,供货周期从2027年8月延续至2030年7月,并附有延长7年的可选条款,这一订单称得上是2025年全球储能领域最大单笔合同之一。

这个合作背后的主要原因的确是特斯拉试图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特斯拉首席财务官Vaibhav Taneja在今年4月份就曾表示,美国的关税政策对特斯拉能源业务造成了"过度影响"或"超出预期的影响",因为他们的磷酸铁锂电池主要来自中国。他提到"我们也在努力从非中国供应商处获得更多供应,但这需要时间"。

从产品角度来看,根据特斯拉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若采用中国电芯,北美储能项目综合成本将因关税增加18%-22%,而改用美国本土电芯可降低成本约8%。因此为了降低成本,特斯拉只能从源头想办法。而放弃使用国内的供应商,主要还是因为关税问题,这也牵扯到此前懂王一系列的迷之操作了,在此咱们不过多评价。但特斯拉作为美国企业,确实受到很大牵连,只能说不是想放弃国内供应商,而是无奈之举。

而早在之前,特斯拉就启动了在内华达州自建LFP电池工厂的计划,只是直到目前还没用上,特斯拉自己也做了一笔计算,该厂初期产能仅能满足其“一小部分需求”,且设备进口关税进一步推高资本开支,说白了就是不值当,投入巨大,回报不理想。

这时候发现拉一个不需要那么高关税的合作伙伴是最理想的方案,于是找上了LG。其实在与LG签下这么一大笔订单之前,特斯拉花了更多的钱采购三星电子德州工厂芯片,足足花了165亿美元,和LG这一笔比起来,不叫个事。

但尴尬的来了,LG擅长做的是三元锂电池,对于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还不太会搞。就是之前一直供应一些高端电动车市场,但面对LFP在储能和入门电动车领域的成本优势,LG不太行,所以为了能够和特斯拉继续合作,LG被迫启动技术转向。截止目前,LG在中国有两个大动作,其一是在2024年向中国龙蟠科技买了2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应;其二是挖走了中国捷威动力200人LFP技术团队。(网传消息未经官方确定)

从今年5月开始,密歇根工厂LFP产线投产,设计产能16.5GWh。为了更好满足金主的需求,LG计划2026年底前将密歇根工厂总产能扩至30GWh以上。而特斯拉拼了命的做储能,是不被外界看好的,甚至很多美国投资人都看不懂。可戏剧性的一幕来了,根据特斯拉第二季度财报中的数据显示,尽管储能仅占特斯拉总营收的12%,但毛利率高达30.3%,显著高于汽车业务的17.1%,怪不得马斯克总说“造车不挣钱”。

这么挣钱的原因也是因为特斯拉Megapack卖的太好了,凭借系统集成能力与软件优势,据说一台售价要120万美元?(了解的朋友评论区科普下)据说订单已经排到了2026年,马斯克在财报会强调:“市场严重低估了储能需求的规模”。

特斯拉这一波降低国内采购,降本增效确实奏效了,但LG那边可并非是韩企口中的“去中国化”,至少现在LG给特斯拉做的这件事脱离不了中国,韩国电池材料对华依赖依旧很高。通过2024年的数据显示,石墨进口97.2%来自中国;氢氧化锂依赖度达到82.3%。而LG转型之后据说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甚至有被“替换掉”的风险。意思是LG方面仍然存在一定技术壁垒,并没有国内供应商如宁德时代做的产品性能更有优势。

要知道,预计在2026年投产的美国的密歇根BlueOval电池产业园,明面上是福特汽车投资建设并主导,但该电池产业园的生产与技术支持方面,可离不开宁德时代。

其实目前市场博弈的方向早已超出了新能源汽车,明眼人都知道电池产业已经进入了三足鼎立的阶段,也就是中美韩。目前来看确实是韩企将主导美国储能电池供应,但特斯拉是有野心的,未来肯定还是要走自建产能+开放供应商竞争这个路子,所以总体来看这份大的采购订单并不足以让LG后期还能“稳坐”。虽然贸易壁垒摆在明面上,但不排除未来中国企业大量出海生产的可能,说到底,这场“电池及储能战”的走势,远未尘埃落定,咱们拭目以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