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呼吁抵制价格战, 消费者买车该观望还是出手?

  • 2025-07-05 11:05:37
  • 616

最近汽车圈出了件大事,有关部门接连发声,对车企间打得火热的价格战紧急 “踩刹车”。5 月 30 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倡议抵制无底线 “价格战”;6 月 3 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也呼吁全行业抵制 “内卷式” 价格竞争行为。这一系列动作,让不少准备买车的朋友心里直犯嘀咕:被叫停价格战,以后买车到底是更贵,还是更值呢?

咱先聊聊为啥要叫停价格战。过去这两年,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堪称惨烈。车企为了抢市场份额,纷纷使出降价大招,你降一万,我降两万,优惠力度一个比一个大。像 2023 年,宝马 3 系价格从 41 万直降至 28 万,本想着低价能多卖点车,结果销量不升反降,消费者反倒被这价格的不稳定性搞得忧心忡忡。价格战打得太过,车企利润大幅缩水,有些甚至陷入亏损。为了维持利润,部分车企无奈走起减配、偷工减料的歪路,产品质量直线下滑,消费者权益严重受损。

价格战的 “副作用” 可不止这些,下游经销商更是苦不堪言。车企频繁降价,经销商利润空间被狠狠压缩,资金链断裂、经营恶化甚至倒闭的情况屡见不鲜。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报告显示,价格战致使新车市场整体折扣率高达 17.4%,今年 1 - 8 月,经销商累计损失 1380 亿元。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稳定性,也因价格战受到严重冲击。

再看市场秩序,也被价格战搅得一团糟。中汽协曾组织 16 家车企签署《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可没坚持多久,就因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被紧急删除。这事儿充分暴露了价格战的无序性,已然触碰法律红线,破坏了正常市场机制。国家发改委明确表态,价格战属于 “内卷式” 竞争,必须整治。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价格战虽说短期内看着能捡便宜,可长远看,弊端多多。不同 4S 店报价差异巨大,消费者选车时晕头转向,根本做不出理性判断,只能 “持币观望”。而且车企为降价牺牲质量,消费者满心欢喜买回家的车,可能暗藏安全隐患。

现在回到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国家叫停价格战,买车成本会有啥变化?其实,买车到底是更贵还是更值,不能一概而论。从短期看,车企不再疯狂降价促销,一些车型优惠幅度可能缩水,消费者购车支出或许会增加。但从长远和整体市场环境考量,好处可不少。车企不再被价格战拖后腿,能把更多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上。就拿岚图来说,没跟风打价格战,而是深耕技术,靠 L3 级智能架构等新技术优化用户体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收获良好口碑。未来,消费者有望买到技术更先进、品质更可靠、服务更贴心的汽车,看似花了更多钱,实则收获了更高价值。

对于打算近期买车的朋友,给您支几招。别急着下手,多关注权威媒体和专业机构发布的汽车评测、价格走势分析,全面了解意向车型真实价值和市场价格区间。去 4S 店看车时,别只盯着车价,置换补贴、金融贴息、售后服务等优惠政策和附加价值,也得综合考量。试驾环节必不可少,亲身体验车辆操控性、舒适性,感受车辆实际表现。

总之,被叫停汽车价格战,是为了整个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消费者买车不能只图便宜,得综合权衡车辆技术、品质、服务等多方面因素。相信在政策引导和市场自我调节下,汽车市场会越来越规范,消费者买车也能更放心、更值当。